關於油甘
油甘小學堂第1~2篇
2014/8/22
油甘小學堂 第一篇
餘甘子( Indian Gooseberry,Emblic,Myrobalan)。別名:油甘、油甘果、油甘子、滇橄欖、餘甘果、餘柑子、牛甘、庵摩勒(Amala)、庵摩落迦果(āmalaka)。號稱 : 印度聖果、救命果、綠鑽石。
油甘小學堂 第二篇
小小一顆綠鑽石,富含著深遠的歷史
中國歷史已經五千年以上,而這小小的一顆油甘亦有2000年的歷史紀載。
在明代李時珍「本草綱目」記載:「餘甘子;味甘寒、無毒,主風虛熱,補益強氣,久服,輕身,延年長」。
佛經:「….天令往頻陀山取余甘子食可延壽」,維摩經弟子品曰:「 仁者,吾見此釋迦牟尼佛士,三千大千世界,如觀掌中庵摩勒果」。
而台灣是在西元1800年才引進栽種,早期因油甘果酸澀,只當蜜餞食用以為無經濟價值,大部分被砍伐所剩不多,故為值得推廣的高經濟價值的果樹。客家話稱「留甘」「有甘 」口耳相傳後為「油甘」,其酸、脆、苦、澀、甘、高纖-生津帶動唾液分泌的功能,為兼具食療效用的水果。